【好消息:上海地铁扩能“三重礼”】2号线何时全8编组直达浦东机场?3号线北段何时增能?16号线何时6编组上线?
问题一:2号线何时进入8编组列车直达浦东机场?
今年以来,上海地铁已有三天单日客流超过千万人次。当步入“千万时代”,上海地铁多条线路的扩容、增能问题,就不仅仅是摆在面前,有的甚至已经迫在眉睫。
上海地铁2、3、5、6、8、9号线等线路的扩能有的已开始实施,有的在研究方案。以地铁2号线为例,今年8月底就将完成唐镇站“4改8”改造;更大、更远的目标,是今后实现8节编组列车从徐泾东直达浦东机场,最小间隔缩至2分钟——这项工作原本属于2030年的远期规划,但由于客流增长迅速,不得不提前到2020年前。
8月底前唐镇站“4改8” 周边居民“一部头”到市中心
2号线徐泾东站至广兰路站为8节车厢编组,广兰路站至浦东机场站则是4节编组,两种不同编组的列车要在广兰路站换乘,本来这样的设计是依据预测客流,但实际发展超乎预计,川沙地区的居民骤增,再加上广兰路站周边居民也越来越多,使得广兰路站工作日早高峰站内客流对冲现象非常严重,即便实施了站外限流,站台上还是非常拥挤,网友形容为“想进站的进不了,想出站的又出不去”。
上海地铁将通过“单点换乘变两点换乘”来解决这一问题,即在早高峰7时至9时,8节编组的列车一趟终到广兰路站,一趟终到唐镇站,交替进行。这样一来,一方面可解决广兰路站客流对冲无法排解的难题,另一方面也方便唐镇周边的居民换乘8节编组的列车前往市中心上班。
举例来说,现在川沙居民坐地铁到市中心上班,只能先搭乘4节编组的2号线,到广兰路站下车,再换乘8节编组列车;实现“单点换乘变两点换乘”后,川沙乘客完全可以在唐镇站下车,同样可以换乘8节编组列车,再也不必“一窝蜂”挤到广兰路站,还更容易坐到一个座位。至于唐镇站周边的居民就更方便了,今后可以“一部头”到市中心。
不过,往返浦东机场的4节编组列车始终在广兰路站始发、终到。而唐镇站为此也在进行站台的“4改8施工”,这项改造工程预计8月底完成,地铁运营方随后将展开信号调试等工作,等一切条件成熟,将正式实施8节车厢列车的“单点换乘变两点换乘”。
2号线8节编组贯通全线 从徐泾东可直达浦东机场
地铁2号线是上海地铁中客流量最大的线路,最高单日客流已达到187万人次,平时单日一百五六十万的客流已成常态。近期,随着国展中心的启用,徐泾东站客流猛增;虹桥枢纽内因铁路、民航旅客持续增加,虹桥火车站站、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站客流也在增加;未来,浦东机场三期扩建也意味着客流的增长……因此,2号线扩能“只能迎头赶上,不能再等待”。
2号线的目标是在‘十三五’(2016年至2020年)内,实现8节编组列车从徐泾东直达浦东机场,不再需要在广兰路站‘8换4’;同时行车间隔进一步缩短,由现在的3分钟缩短到2分钟。原先是计划2030年才能实现的,但现在“形势逼人”,必须提前。
这些“不得不提前做的事情”不仅包括申报增购新车(要新增几十列新车),还包括一系列的改扩建——徐泾东站必须“动一些手术”,以期能够增加站内容量,提高快速疏散客流的能力;川沙停车场必须扩建,用来停放增加的列车;创新中路站以东的7站也必须进行“站台4改8”的改造,这7站中有的地下车站是预留8节车厢站台空间的,但必须如现在唐镇站一样重新施工,有的高架车站如远东大道站、海天三路站,因为是高架车站,还得“在半空中接续造出半个车站”,工程量相对更大。
地铁建设和运营一般都有初期、中期、远期等三个计划,一开始就“上远期的量”,可能客流没有那么多,会造成“浪费”,但按照初期、中期、远期一步步来,中间就会涉及返工、改造等工程,又会有一定的“浪费”,比如原本需要半年就能新建成的项目,在边运营、边改建的情况下就可能需要一年半时间,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难题。在改扩建过程中,势必对乘客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,请乘客们理解、配合!
问题二:3号线北段运何时增能?
3号线北段扩能的呼声最高,因为从江杨北路站至长江南路站的3号线北段,现在的列车运行间隔为15分钟,这是目前上海地铁中间隔时间最长的,“错过一趟车就要等15分钟,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就是迟到的问题了”。记者今天上午从地铁运营方得到的最新消息是,7月底就会有5列新车上线,使得3号线北段早晚高峰的运行间隔缩短至10分钟,而随着新车的陆续增加,年内将有望实现3号线北段列车运行间隔进一步缩至7-8分钟的目标。
今年春节前后,3号线曾临时缩线运营13天,为的就是配合江杨北路停车场运能扩容改造,以便停得下更多的车辆,目前改造工作已接近尾声。此外,采购的新车将陆续交付。
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7月底上线的新车是被申城地铁迷亲切称为“包大人”的车辆。新车车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黄浦江,车身纹路仿佛黄浦江之水潺潺流淌,车灯造型仿佛江面溅起的水滴,由于车头正面的主色调为黑色,让人联想起“黑脸包公”,所以才有“包大人”的雅号。
这种新车共采购了35列,由于它们将在3、4号线上共用,因此车身“腰带”不再是如3号线那样的黄色,也不是如4号线那样的紫色,而是兼具两色,上黄下紫的双色“腰带”也是首次出现在上海地铁的车身上。3、4号线有共同使用的线路和车站,所以这种双色“腰带”新车上线后,可以灵活调度,即按照客流需求出现在3号线上或4号线上。
不过这样一来,当双色“腰带”新车进站时,乘客需留意站内广播及显示屏,搞清楚这趟车此时在执行3号线还是4号线任务,以免坐错线路。
目前,3号线、4号线各有28列车(其中25列为正常行驶列车,3列备车),而考虑到3号线北段扩能需求,最先交付的“包大人”将在3号线上首先服务。
问题三:16号线何时实现6节编组列车上线?
乘客翘首以盼的16号线6节编组列车将于今年年底与大家“见面”,不过到时候16号线并非全部用6节编组的列车,而是“三六混跑”,即一趟车是3节编组,下一趟车是6节编组,交替开行。
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二:首先,16号线现有3节车厢的列车24列,今后将增加到46列,而6节车厢的列车正是由2列3节车厢列车“重联”而成,如果全部变成6节编组,那么将变成23列车,比现有的24列车不增反减。列车数量减少,就意味着行车间隔就要有所拉长,这对于乘客来说,并非一件好事。如果这46列3节编组列车,有的单联,有的重联,总的列车数量就会比现在的24列要多一些,也利于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。
第二个原因是,16号线虽然现在以拥挤“著称”,但在目前运营的14条线路中,单日客流量依然是最少的(最高单日客流18.1万人次),大概只有客流最大的2号线的十分之一,且客流潮汐式涌动特征明显,早晚高峰人满为患,其他时段则客流较少,因此全部改为6节车厢编组,又会造成另一种“浪费”。
一些网友还提出“16号线能不能推迟末班车时间”。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运营业务部副经理赵源表示,虽然目前16号线的末班车为晚上10时,但由于这条市郊线里程比较长,达到了60公里,因此列车回库检修基本都要到12时左右了,“天窗”时间已经不能再压缩。更重要的是,16号线目前正抓紧进行“车厢3节改6节”的各种调试,例如调试车整夜整夜地在线路上调试设备、信号等,这一方面也不允许现在3节编组的16号线再推迟末班车。
来源:新民晚报